第130章 宋大姐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笔趣阁 >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 第130章 宋大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0章 宋大姐

  第130章宋大姐

  就在朱传仁为了筹备航空公司而忙碌的时候,倪思纯带着馨儿出***小小的名媛聚会。

  虽然民国时期的整体国民水平都比较贫穷与落后,国家的实力也很差。

  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上流社会的名媛依然活得十分潇洒自在,名媛这一词是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流行起来,大部分都是指一些出生名门,有才貌,有学问,出入各种时尚社交场合的女性。

  这个时期的名媛生活极其奢侈,一天换三次衣服,很多人娶得起,但不一定养得起。

  真正的名媛就像是在社会顶尖上的女人,她们可以说是女人中的精英,极其讲究阶级以及出身。

  她们不仅有纯真的高贵族血统,还有懂得中西方文化,并且有一定的才学,几乎都有著名女子学校毕业的文凭。

  家族为她们请的家庭教师有的是清朝时期的举人学士,为了让她们能讲流利的英文,还会请一些举止优雅的外国贵族夫人为她们讲课。

  这个时期的名媛很多人身上都多才多艺,可以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她们每一个人的婚礼都会令城市震撼,甚至成为小市民口中代代相传。

  她们的丈夫也几乎都是去往欧美留学归来的国家精英。

  名媛结交来往的都是一些非富则贵的显赫人士,她们不一定有靓丽的外表,但一定具有贵族的气质,并且还要有名气,才能被称之为名媛。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名媛莫过于陆曼和唐颖了,陆曼的父亲曾经在早稻田大学留学,后来成为赋税司长,在京城有相当高的郑治地位和社会声望。

  而唐颖的父亲也曾前往德国学习过医术,回国之后的她成为了魔都著名的医生,有极高的社会声望。

  所以这两人也被称为民国时期最著名“南唐北陆“。

  唐颖的父亲留学回国之后,便在魔都开了一家私人诊所,专门给一些达官贵人看病。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唐颖备受宠爱生活富足,从小父母就严格要求她,不仅要学会诗词还要学习各种舞蹈,音乐,还为她请了外教老师学习英文,可以说从小唐颖就多才多艺。

  除了学习各种知识之外,她还有一项功课就是在衣食上要极为讲究,这是母亲从小就要求她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而唐颖最出色的一点就是她的穿衣打扮十分时尚成为当时魔都的潮流风向标。

  她所用的都是一些国际大牌比如LV的手袋,香奈儿的香水,CD的口红,赛琳的服饰包包,菲拉格慕的高跟鞋等。

  她的家中有着一整面墙的大衣柜,但是这些衣服大部分都不是买的,而是唐颖在逛街的时候看到的一些时尚的衣服时记住衣服的尺寸样式回家之后,自己将衣服进行创新修改,画出图样,再让裁缝根据自己的设计将服装做出来。

  唐颖这么做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魔都并不缺少富人,所以买一件成衣很容易就会与他人撞衫,只有通过自己的创新修改做出来的衣服才是独一无二。

  所以唐颖的穿着打扮在魔都十分有名就连当时的女性杂志,都在赞扬唐瑛并且鼓励新时代的女性将她作为榜样向她看齐。

  当然那个时期能真正向唐颖看齐的女性没几个,毕竟唐颖就算待在家里,有时候甚至会换3次衣服,早中晚各一套。

  早上就穿短袖的羊毛衫,和同伴一块出去玩,到了中午就穿旗袍与母亲长辈喝喝下午茶,在晚上的时候就穿上西式长裙,参加各种宴会。

  而且唐颖从小家中就有众多女仆,照顾她的日常起居。

  唐颖还在吃东西方面十分讲究,每一顿都要按照营养来搭配。

  在用餐时间上也会要求十分严格精确,一定会准时用餐。

  唐瑛家中的厨师就有4位,负责不一样菜系和点心。

  这样的名媛在未来夫婿的选择上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她经历了两次婚姻都是非富即贵的另一半。

  而作为北方绝色佳人陆曼,她的生活与唐瑛基本一样。

  陆曼出生于官宦世家,在民国时期可以说是大富大贵之家。

  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将她送到法国读书学习,陆曼从小就被父母娇宠,性格也十分倔强。

  她的生活比唐颖更加奢靡,每天都会睡到下午才会起床洗漱,起床之后便开始出去参加各种聚会玩闹直到半夜才回家。

  结婚之后的她依旧没有改掉吃喝玩乐这个喜好,而且也没有任何赚钱的来源。

  刚开始时徐智魔一味地纵容陆曼,后来他也意识到了陆曼在生活上过度铺张浪费。

  因为在陆曼的要求下,徐智魔在魔都租了一套豪华别墅。

  由于陆曼每次出门都需要坐车,所以也买了一辆小轿车,并且雇了一名司机。

  陆曼还雇佣了差不多十几个仆人,再加上陆曼平时的衣服以及化妆品又是一大笔开支并且陆曼还经常去夜场跳舞,听戏,打麻将。

  陆曼的母亲曾经在她们家中待过一段时间,并且将他们一家一个月的费用给记录了下来,他们一个月的花费差不多在600大洋,按照当时的物价也就相当于后世10万左右。

  后来陆曼由于身体原因,染上了牙片,这又给徐智魔增加了很多压力。

  因为当时徐智魔坚持娶陆曼的时候,徐智魔的父亲就断了经济往来。

  徐智魔每个月赚的钱根本就不够陆曼花费。

  他也曾劝阻陆曼,改掉这奢侈的生活方式,然而陆曼从未因取过这些建议,依旧大手大脚的花钱。

  导致后来徐智魔成天穿着破洞的衣服,为了维持家庭开支,他甚至四处向朋友借钱。

  可以说徐智魔自从娶了陆曼之后,每天几乎都是在忙着赚钱以及省钱。

  所以在他才会选择搭乘便宜的邮政飞机,最终飞机失事离世,可以说徐智魔的死与陆曼脱离不了关系。

  所以说,普通人千万别碰名媛,谁碰谁死。

  当然,倪思纯和馨儿去参加的聚会,肯定不是普通名媛能参与的。

  毕竟作为朱传仁的正妻美妾,二人可是魔都名媛界、富婆圈金字塔尖一般的存在,一般人还不配跟她们同桌。

  能让她们盛装出席的,也就只有像宋大姐这样的人物了。

  说起来,倪思纯和宋大姐还是亲戚呢,而朱传仁如今也算在为老常打工,两家子打断骨头连着筋,关系自然不一样。

  相对于其他两位姐妹,宋大姐除了钱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词语来描述她了。

  的确,宋大姐和老孔算是民国时期最能捣腾钱财的夫妻,靠着权柄积累了巨额的财富,靠着这些财富,她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

  1904年,15岁的宋大姐被其父送往卫斯理安女子学院留学,作为这里的第一个华夏女留学生,家境优越的她虽然在打扮上珠光宝气,但她并不和其他人亲近,喜欢在一旁沉默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这是她从小养成的习惯,用外表来判断对方家里的家境,而作为家中的长女,宋大姐极为强势,在姐妹里基本说一不二,甚至在国外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能当面跟人家老大说出自己遭受的不公和歧视。

  1910年,宋大姐回国,父亲想要她与孔家联姻,孔家在晋省世代经商,财富积累一度成为晋省首富。

  虽然到老孔父亲这一代因为吸食牙片败光了祖宗的财产,但老孔靠着自己能力一度挽回家族的颓势,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年轻商人。

  因此宋家看上了老孔,却不料宋大姐早已经心有所属,在给老孙先生当秘书的期间,他喜欢上了老孙,虽然双方年纪相差很大,但她不止一次地向老孙表达出好感,但老孙她毫无感觉,找了一个理由婉拒了她的爱意。

  当然宋大姐除了爱慕老孙以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领袖夫人这样的身份和地位的向往,一开始也打着这样的目的去的。

  不久父亲患病,家里最大的男丁宋梓文不过十来岁,作为长女必须承担整个家族的重任,思来、去,她最终选择了老孔,毕竟老孔家里富有,有资本可以积累。

  尤其是第一次去老孔家乡的时候,被老孔奢侈的生活条件所吸引,庞大的院落和难以计数的佣人让她印象深刻,也让她明白了孔祥熙的价值。

  宋大姐本以为她去的是穷乡僻壤,在丑国吃面包喝牛奶长大的宋大姐瞧不起晋省小县城。

  她本以为老孔的老家太谷县只是一个普通的穷乡僻野小县城,没想到去了以后,却被太谷县的富裕程度与孔氏家族的奢侈所惊呆,让宋大姐这个从丑国长大的富家千金惊愕不已。

  老孔家亦儒亦商,他是孔子的第75世孙。

  太谷县的孔氏家族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老孔本人从小聪明伶俐,考入了著名的耶鲁大学研究生院。

  毕业回国以后,依靠他的商业天赋,很快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和银行,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商业天才。

  传闻中,当宋大姐进孔家祠堂跪拜时,迎接她的是孔氏家族的一位姨太太,当宋大姐不情愿的给她跪地磕头后,让她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这位孔氏家族的姨太太竟然命人搬来一个盛满金银财宝的箱子作为见面礼送给了新娘子宋大姐,让这位见过世面的宋家大小姐惊愕不已。

  嫁给老孔后,宋大姐就把妹妹推荐给老孙当秘书,却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两人居然结为伴侣,这让她感触颇深。

  随后看出他们婚姻带来的巨大价值,因此极力促成三妹和老常的婚事,而她也通过两个妹妹的婚姻一举把宋家推上了至高的地位。

  靠着郑治上的便利,让孔家原本只是晋省首富的地方土豪一跃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也让孔家成为民国时期名副其实的首富,毕竟有了老常这个妹夫的帮助下,老孔的在生意上一路开绿灯。

  到了战争时期,孔家更是上下其手,大发国难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丑国决定向华夏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以支持抗战。

  而金陵方面规定美元公债和法币的兑换比例是1:20,即1美元兑换20法币,只要战争胜利后就可以兑换成美金,而负责这个任务的就是老孔。

  可惜到了1943年,救国公债只卖了4300万美元左右,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销量,毕竟很多人对局势并不乐观,

  也不相信老常会遵守承诺,同时随着战争的继续,物价持续上涨,在法币滥发的情况下,货币大幅度贬值。

  而法币和美元的兑换比例一度达到200:1的地步,本来20法币就可以兑换1美元,现在需要200法币,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看到有利可图的宋大姐指使老孔停止出售美元公债。

  随后老孔建议老常停止发售救国公债以稳定法币价值,停售后黑市价格立马上涨,一度达到250:1的地步,而老孔则暗地里却以平常价格向黑市售出。

  在价款全部上缴的同时,老孔却获得暴利1150万美元,折合法币26.47亿,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战争中期,丑国援助了很多物资,其中有一百多辆道奇卡车被送来运输抗战物资,结果老孔将这些卡车全部当作自己私家车,用这些卡车倒卖物资,贩卖的都是化妆品,香水,袜子,咖啡等一系列非抗战物资到雾都去。

  当然宋大姐自己也没闲着,她虽然没有官职,但凭借孔宋豪门的声势,加上自己雄厚的财力和善变的手腕,经常关注金融市场和贸易行情,分析各种情况,什么时候插手、什么时候抛发、什么时候收进,在金融界多次掀起风潮。

  后来她还联合其他人一起成立七星公司,专做证券、标金、棉纱、面粉等投机生意,在交易市场上多次掀起风潮,操纵市价。

  比如有一次放出烟幕弹,说发行新公债来调换各种旧公债,重新规定利息,很多散户听闻这个消息纷纷把手里的公债在市场抛售,让旧公债价格一落千丈。

  她却趁机吸进,几天后又凭借雄厚资金放出来哄抬价格,让公债行情重新暴涨,几天就赚了三千多万,也让一批人倾家荡产,虽然有人怨恨和舆论抨击,但因为有老常庇护,别人根本无可奈何。

  有了钱自然得过上奢侈的生活,孔家在魔都有两座宅子,位于在法租界霞飞路和西爱咸斯路,这是两层的西式建筑,房屋布置的富丽堂皇,楼前楼后都是花园,其中卧室严禁其他人出入,因为有很多保险箱。

  在这里,服务他们的各种人员多达60余人,其中包括男管家、女管家、男仆、女仆、中西厨师、门房、信差、园丁、司机、卫兵等。

  除了在魔都的豪宅外,他们在金陵也有一座中西合璧的住宅,但宋大姐只是偶尔住,一两天后就匆匆返回魔都,只有老孔住在这里。

  宋大姐一家的饮食非常讲究,而且有很多规矩,当然定规矩的就是宋大姐,她要求家人早餐各自吃,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喝牛奶的喝牛奶,喝咖啡的喝咖啡,吃点心的吃点心。

  至于老孔,他的早餐是宋大姐亲自制定的,规定他每天早餐起来必须喝一碗蛋白燕窝汤,轮换吃一些高级点心,而他自己则必须喝一碗珍珠粉燕窝汤。

  而午餐必须一家人一起吃,午餐一般六菜二汤,生熟冷热俱备,当然由于老孔是晋省人,喜欢吃面食或,还喜欢喝老陈醋,但宋大姐和子女们却不肯吃,只喜欢吃大米饭。

  至于晚饭,一般都会举办宴席,基本一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来的都是各种重要人物或者是宋大姐的牌友。

  酒菜都是根据宋大姐的要求让厨房做或者让外面送1桌到这里,孔家有3个厨师,分别负责魔都菜、西餐以及晋省菜。

  吃饭前,佣人必须把门窗关闭驱赶苍蝇,赶完苍蝇才开饭,如果苍蝇落在菜里,这碗菜就要倒掉,落在桌子上,桌子就得消毒,负责卫生的人员也要受到斥责。

  除了吃饭方面,宋大姐的生活起居也是非常讲究,非常喜欢打扮,平常穿的料子和皮鞋及化妆品都是国外进口的,样式也是最新的。

  每天吃完早饭后就得洗澡,用的是和英国女王一样的洗澡粉,衣服穿不了几次就换新的,尤其是袜子,换的非常勤快,都是让人在英、法、德等国买的,一买就是几百双。

  当然这些钱肯定不是自己花钱,所有的开支包括草纸肥皂都由中央银行付账,可以说当时的中央银行就是孔家的私人账房。

  孔家住宅有2层,面南,砖混结构,由主楼与副楼组合,建筑体量较大。

  红瓦坡,檐有木支托,带英国式乡村建筑特色。

  水泥拉毛墙面(黄色),墙隅与烟囱均用清水红砖砌筑。

  底层立面门廊采用古罗马风格的柱式,这种工艺手法一般不会与半露木构架的“乡村式”相混。

  由北入口,进门是喷水池,绕过水池是大客厅。

  大客厅里面摆设高贵典雅,内厅扶梯大理石踏步,楼梯呈S形逐级向上,铜花纹扶杆。

  每层楼面铺设柔软的印花地毯,墙上柚木护壁板高至1.4米。

  楼上客厅里挂着许多字画。

  紧靠会客厅一侧的是间宽畅的卧室,卧房近处是间小巧典雅的书房,桌上放着文房四宝,还有一些玲珑剔透的古玩。

  靠北有小餐厅、贮藏室等等一应俱全。

  宋大姐和老孔在魔都有好几套豪宅,另外一幢具有浓厚伊斯兰情调、典型阿拉伯风格的建筑。

  凡这类建筑均呈圆顶、尖塔、马蹄形拱、石造花窗格、外墙釉面砖镶嵌。

  该宅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砖木混合结构。

  住宅以西北向转角处弧形立面为中心,向东南面延伸,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设计中强调的平衡与对称美。

  屋顶有两座马蹄卷四方亭,原亭上有圆顶,十分醒目,颇有一种向上的动态。

  住宅的正门入口门框和弧形外墙的窗框均用马蹄状连续拱券形式,配以东方古老的立柱,拱券内缘做成齿轮轮缘形的装饰,具有12世纪以来北非、西班牙、伊斯兰建筑的特征。

  圆柱及拱券不仅用于门窗部分,而且还作为外壁装饰,点缀于墙的上方。

  推开锻工制作精美的铁门进入大厅,满壁灿烂的阿拉伯风格彩色瓷砖,从地面到天花板,包括楼梯扶手,无不雕纹刻镂,精美绝伦。

  雕刻的图案多为几何形或植物造型,严格遵守着伊斯兰建筑中不使用人物图案作装饰的禁律。

  室内门窗都是圆形与拱形的完美结合,令人赏心悦目。

  主楼三层是主人的卧室及办公用房,辅楼二层是工作人员及佣人住房。

  大厅前有个露天小门厅,三面壁立,拱券成行。

  侧屋檐下的墙壁分成两部分,上半部为连续的真窗和假窗凹进凸出,虚实并举;下半部则为圆拱形窗和修长的立柱连续组合。

  门厅的前面是3个连续拱券组成的入口,入口处原来安装有精制的铁门,铸刻着“1924年”的字样。

  其实论豪宅的精美和奢侈程度,孔家不见得比朱家高到哪去。

  就更别提安全性了,朱传仁家可以说是全魔都最安全的地方,易守难攻,谁敢贸然来犯,势必要吃大苦头。

  宋大姐深受西方文化洗礼,她搞的午茶,自然也是西方的午茶。

  其实,英国的茶文化最早还是从华夏传入的。

  1662年,葡萄牙公主与英格兰国王联姻,她的嫁妆中便有一箱华夏茶叶。

  就是这箱茶叶的香气,才让饮茶之风在皇室盛行起来。

  而成为午茶文化,却是由一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开创。

  19世纪初的英国,贵族阶级流行英式早餐,早餐吃得很丰盛,中午则会外出野餐,只有简单吃点面包、肉干、起司和水果等。

  而往往具有社交意味的晚餐则一般在音乐会或舞台剧结束之后才进行。

  到了19世纪中后期,时间甚至愈拖愈晚,真正开始晚餐都已经超过晚上8点了。

  所以,从午餐到晚餐这段长时间的饿肚子便成了一种煎熬。

  傍晚就饿肚子的安娜夫人果断决定在自己的私人起居室喝喝红茶、吃吃点心捱到晚饭。

  大概是独食也无趣,她就常邀请朋友到她的蓝白色调的「蓝室」,边喝茶边聊天。

  慢慢地,「蓝室」便成为当时知名的午后女士社交场所。

  后来安娜回到伦敦,继续将这种生活发扬光大,并邀请朋友加入她的“饮茶与散步”的活动。

  生活有些无趣的贵族夫人小姐们于是纷纷效仿,各家的会客厅很快变成了与亲友一起吃茶点的好地方。

  就这样,午后茶点在上流社会慢慢流行起来,贵族们的午后时光因为有了三明治与茶而不再寂寞。

  午茶也分低和高,只不过和字面理解不同。

  对于上层阶级,下午茶只是正餐之前的“小餐”,更大的作用在于社交。

  而对于工人阶级,时间金钱都承担不起这种精致的生活。

  工人们在晚上六点前是回不了家的,让他们撑到晚上八点的正餐那也是蛮拼。

  于是下午茶对于英国工业区(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南部)的工人们来说就成了他们的晚餐。

  传统意义上,上流社会的轻便下午茶叫做LowTea或AfternoonTea,通常在下午四点左右,精致点心搭配飘香红茶,在海德公园大道前悠哉游哉。

  中下层的下午茶在五点到七点,内容更加充实,通常有一大杯的茶加上面包、蔬菜和奶酪,偶尔会搭配肉类、馅饼和土豆,被称作HighTea或者MeatTea。

  宋大姐自然不屑于喝什么higttea,必须完全按照英国贵族礼仪来进行。

  在维多利亚时代,男士是着燕尾服,女士则是长袍。

  所以到宋大姐家喝午茶,男性来宾也必须是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伞;女性则穿白色洋装,且一定要戴帽子。

  若是女士前来,在座男士必须起身恭迎,来访女士说“谢谢“表示男士可以随意。

  在此期间,女士不必起身,点头示意即可。

  只有在所有人都尊敬的人士过来问候,在座女士才需起身恭迎。

  入座后,品尝糕点时,必须将糕点放置于专用点心盘,方可食用,切忌从点心盘架上直接取下食用。

  正统的英式下午茶的点心是用三层点心瓷盘装盛,第一层放三明治、第二层放传统的英式点心司康、第三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

  由下往上来吃。

  至于司康的吃法是先涂果酱、再涂奶油,吃完一口、再涂下一口。

  茶点的食用顺序应该遵从味道由淡而重,由咸而甜的法则。

  先尝尝带点咸味的三明治,让味蕾慢慢品出食物的真味,在啜饮几口芬芳四溢的红茶。

  接下来是涂抹上果酱或奶油的英式松饼,让些许的甜味在口腔中慢慢散发,最后才由甜腻厚实的水果塔,带领你亲自品尝下午茶点的最巅峰。

  如需要在下午茶期间短暂离座(在餐桌周边),需拿起一组茶具,一手举杯喝茶,一手端着茶杯托盘,在此期间,如果需要糕点,可将糕点至于茶杯托盘周边。

  切要求喝茶时用食指和拇指优雅地捏着杯柄,当然也可以将手指伸进圈内。

  直接端起茶杯喝茶,不带茶杯托盘;或直接将一组茶具端起,一手举杯喝茶,一手端着茶杯。

  总之,规矩繁多,倪思纯在西方留学过,所以她对这套流程很熟悉,也不觉得繁琐。

  就是苦了馨儿,在家里跟倪思纯学了好长时间才敢去外面喝午茶,生怕自己的失误给朱家丢脸。

  还好,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宋大姐的午茶会中,展现了朱家女人的风采,就连宋大姐也再私下里对倪思纯表演了馨儿的风度。

  其实不难理解,馨儿从小就接受各式各样的礼仪训练,如今只不过是换个花样罢了,并不难学。

  不过她回来以后,对宋大姐家午茶呈现给宾客的甜点赞不绝口。

  朱传仁听后也挺无语的,不过是三明治和司康罢了。

  当然,他相信任何一款简单的食物,如果做的精致都会成为美食。

  三明治也是如此,三明治是由三明治伯爵四世发明的,是的,三明治是一个姓。

  这位三明治先生嗜赌成性:他废寝忘食地打牌,吃饭也不愿意离开牌桌,——他甚至要求仆人把奶酪和肉呈到牌桌上,但是他又发现这么吃会把手弄脏,影响了打牌的进度。

  因此,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食物夹在两片面包里,这样就不会弄脏手了!

  自此,三明治诞生了。

  而在下午茶桌上出现的三明治一般比较小巧精致,并且面包皮应该是被切掉的。

  三明治的夹心一般是熏三文鱼、蛋黄酱、火腿……当然,还有黄瓜。

  在制作三明治时,切记不要把夹心涂的太厚。

  不然的话,当客人一口咬下去,而夹心却从另一端飞了出来,那就太尴尬了!

  下午茶食用的小三明治可以是长长的、矩形的,也可以是三角形的,小小的东西,必然会招致女生的喜爱。

  但下午茶的精髓还是第二层的司康,众所周知,传统的司康饼来自苏格兰,一般是三角形的,用燕麦烤制而成。

  而后世流行的司康饼一般是球形的,用面粉和烤箱制成。

  司康饼的起源来自于苏格兰的斯康宫,那是苏格兰国王和王后加冕的地方。

  传统的司康饼是非常朴素的,但在后世流行的司康饼中,可以加入水果或是葡萄干,甚至在丑国,还可以加在司康饼里加巧克力片呢!

  司康饼是面包的一种,所有的面包都应该用手掰着吃,而不是用刀切着吃。

  制作精良的司康饼应该在表面当中有一条小缝,便于你把它掰开。

  果酱和凝脂奶油都是司康饼的传统搭配。

  用茶勺分别舀一些果酱和奶油到你的盘子里,再用小刀把它们涂在掰开的司康饼上。

  对朱传仁来说,这东西还没有肉夹馍好吃,但既然自己的女人喜欢,那就招聘一个专门做西餐的厨师即可,主打的就是个宠妻。

  像倪思纯和馨儿属于宋大姐的半个家里人,所以午茶以后,还会留下她们共进晚餐。

  在此之前,还会在家里欣赏一出戏,看完戏再去吃饭。

  毫无疑问,晚餐也是西式的,宋大姐标榜正宗。

  朱传仁听后差点没笑喷,西方贵族的所谓传统美食,真的跟好吃不沾边。

  但要说吃饭的规矩,那肯定是要多复杂有多复杂。

  传统贵族家里的食物和饮品总伴随着一大堆规则,比一般农民家庭的季节限制和经济实力需求要更复杂。

  这些规则有的是教会规定的,有些则是国王规定的。

  比如说14世纪的英格兰贵族需要遵守限制食物数量的规则,这是年老的爱德华三世试图限制奢靡之风的规定。

  国王一餐不超过五道菜,大贵族一餐最多不超过三道菜,手下的骑士和官员则不超过两道菜。

  这些菜中只能有一道是鱼或者肉类。

  在中世纪贵族的宴会上,主人坐在上首,越靠近主人身份地位越高贵,最重要的是主人右手边第一位,也是这顿宴会的主要客人。

  宴会中每个客人至少有三位侍从服侍,分别是拿着罐子倒水洗手的,拿着碗接水的,和递毛巾的。

  宴会开始的标志是由主人的牧师带领做餐前祷告,做完祷告后,就会上第一道菜。

  这道菜送到主人和主人身边的客人面前,客人从餐盘上取走自己享用的部分,然后向后传递给其他客人。

  中世纪的宴会头盘通常是如下几类中的一种:

  煮熟并烘烤过的肉类沾上调料;碎肉加上红酒和调料;

  或者是肉汁凝固后果冻状的球。

  春肉是把鸡肉和猪肉混入面包屑,再捣碎成肉馅般的碎肉,然后加上糖、藏红花、盐等调料;

  杏仁奶煮鹿肉是鹿肉煮熟后加上洋葱、葡萄酒、面粉和甜咖喱粉。

  吃完头盘后,会有一个间歇时间,此时会上一些款待贵宾用的水果和坚果。

  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菜可能只是给大家展示的,并不能用来吃。

  比如有一道叫做画眉烤馅饼的菜,是先做好了馅饼,再把活鸟放进馅饼里。

  当主人切开馅饼时,小鸟就会腾空飞起,在屋子里盘旋歌唱。

  中世纪宴会上并不是简单为了享受美味,而是为了体现主人的B格。

  第二道主菜是烤肉。

  最常见的有烤鹿肉、野猪、山羊、乳兔或各种奇特的鸟类。

  在每位客人身边都有一个服侍的男孩。

  不同的肉类有不同的吃法,这些服侍男孩的工作就是记住和学会每种肉类的吃法并在昏暗的烛光下为客人展示自己熟练的切割技巧。

  他负责为客人挑选出最适合吃的部分,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它事关主人的B格。

  肉吃完以后,侍者会带来甜点。

  如烤柑橘、葡萄酒泡李子、糖浆拌苹果等。

  在吃完甜点后理论上宴会就结束了,但是伱还可以要一些奶酪拼盘或加香料的热红葡萄酒。

  侍者会收走所有剩下的食物,这些剩菜通常是侍者的晚餐,偶尔也会分发给城堡外的穷人。

  而到了斋戒日,所有的肉类都会替换成鱼类,如用醋、胡椒烤制的七鳃鳗、糖烤青鱼等等。

  所有鱼里最珍贵的要数鲟鱼,被认为是只有国王才能吃的美食。

  但著名的兰开斯特的亨利就不爱吃鲟鱼,他更喜欢酱汁浓厚的三文鱼。

  由于缺乏生物知识,海豹、海豚、海狸和各种水鸟都被认为是鱼类,因为它们都生活在水里,这些动物也是斋戒时宴会的主菜选择之一。

  中世纪宴会里没有单独的蔬菜出现,所有的蔬菜都被扔进了锅里和肉或鱼一起炖汤。

  主食是面包,领主和尊贵的客人会分到新鲜烤制的小麦面包。

  其他官员则会吃到次一些的半小麦面包。

  离领主越远,分到的面包就越差,最远处的人只能领到棕色的黑麦面包。

  另一项贵族和平民的区别是,平民喝麦芽酒,贵族则主要享用葡萄酒。

  在贵族身边的官员中,专门有一位高级别的官员负责打理领主的酒窖。

  他的工作主要是保证主人喝的酒在一年四季都不会中断,同时还要保证为主人干活的仆役们也有对应的酒类饮品。

  要是按照这套规矩来,恐怕以后没人会去宋大姐家里做客了。

  还好,她也没有过于死板,她家的晚宴比较接近于现代西餐,以牛排、鱼排围住,偶尔还会出现龙虾等物。

  晚宴这方面,馨儿还是觉得朱家更胜一筹,毕竟朱家主要吃华夏美食,西餐只是个别时候用来宴请和装B的工具罢了。

  不过去宋大姐家吃饭,可能也没几个人是为了吃饭去的,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拍马屁,把宋大姐伺候舒服了,以便她从指缝里漏点汤给大家喝。

  都是为了利益,否则凭什么?

  倪思纯和馨儿则是单纯的给亲戚捧场,有时候她们也很为难,毕竟天气不好的时候也不愿意出门,不去吧,又很不给对方面子。

  宋大姐是个很在乎面子的人,哪怕是亲戚,不给她面子也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朱传仁可不想跟孔家对对碰,还是那句话,虽然不怕,但是麻烦,没必要惹这个麻烦。

  而倪思纯觉得自己嫁到朱家这么长时间,也没做过什么贡献,哪怕有时候很不情愿,她依然坚持去,就当是替丈夫维护两家的关系了。

  朱传仁自然明白倪思纯的想法,心里也是发了狠,看来自己的地位还是不够高,等什么时候有能够对宋家说不的资格,那就差不多了。

  眼下,倪家和宋家的关系他还得利用,所以忍忍吧,也不算什么天大的委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top.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top.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