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一言而为天下法_不是吧君子也防
笔趣阁 > 不是吧君子也防 > 四十四、一言而为天下法
字体:      护眼 关灯

四十四、一言而为天下法

  “呵,说到底,欧阳大人还是屁股坐在朝廷那一边,毕竟官位都是朝廷赏的,可难道朝廷做的就是对的吗?”

  越子昂站了出来,慷慨激昂道:

  “如今宫中有奸邪小人蛊惑圣听,朝中又有卫氏双王窃取权柄,朝廷由小人当道。”

  他嘴中唾沫星子四飞,昂首瞪眼:

  “欧阳大人,我且问你,就算你的东林大佛处置妥当,但能保证其它造像四洲皆处理妥当、方案完备,不劳民伤财?

  “欧阳大人一亩十分地处理的倒挺好,却也不知究竟是聋子呢,还是故意捂耳朵,对外面之事视而不见,惜命怕死,明哲保身。

  “我耻与为伍!”

  越子昂冷笑,旋即环视四周,大声道:

  “诸位兄台,你们难道也要独善其身,对于江州之外的天下大义视而不见?

  “朝廷建造的所谓大周万国颂德中枢,向天下各州强征颂德铜之事,难道是假的吗,季大人、李刺史他们上书直言所遭遇的迫害难道是对的吗,你们也要学某人视而不见吗?

  “那么天下义士、柳州牺牲士子们的血,岂不是白溅了?”

  欧阳戎转头,有些意外此人极有煽动力的话语措辞,事实证明,能做这类抗议运动的意见领袖不是没有道理的。

  果然此话说完,全场顿时爆发出支持的声浪,熟悉的喧嚣热血又回来了。

  越子昂带头怒瞪欧阳戎。

  欧阳戎丝毫没有生气,他知道越子昂可能不是故意的,故意找茬他,可能是从始至终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自然激昂无畏,甚至自我感动。

  其它士子们或多或少也是这样,因此,这一股抗议反对的潮水,才会如此的具有感染力,席卷天下各州的州学。

  所以欧阳戎表现出了出奇的耐心,不去辩经争论,他脸色认真,朝越子昂直接问:

  “所以,越子昂,你想要做什么。”

  越子昂满面涨红:

  “朝廷收回成命,不准建造什么中枢与四方佛像,同时迎回夫子、季大人他们。

  “欧阳大人与江州大堂须深明大义,带头上书拒绝建造东林大佛,为天下各州做一个榜样,这才是正人君子该干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义!”

  欧阳戎点头,轻声问:“若是达不成呢?”

  “达不成?”

  越子昂激动道:“欧阳大人可别做了大官,搞忘记了,我在这里可以稍微提醒一下。

  “你可还记得,当年的太宗文皇帝怎么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文皇帝一直深感可畏,治国战战兢兢,诚如圣旨。可现在嘛,呵呵。”

  “这句话我没忘记过,也不可能忘记。”

  欧阳戎轻笑了下,这意外的表情令人群安静了会儿,他笑问:

  “那我也问你们一个问题,这句话最初出自何处,在场的诸君可有人会背诵?”

  包括越子昂在内的全体士子听的一愣,欧阳戎环视一圈,神色有点失望的摇摇头,不等他们辩解回答,他转首,眼睛注视高台上那一尊慈眉善目的弓背老者的泥像,轻声:

  “鲁哀公问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

  至圣先师庙的广场上渐渐安静下来,最后仅剩某一人的流畅咏读声。

  越子昂等全场士子一脸错愕的看着他淡然的脸庞。

  谢令姜、燕六郎等后方随行之人亦是眼睛定定的看着他背影。

  还有其它很多城内闻讯前来围观之人,一道道的目光投向他身上。

  万众瞩目。

  欧阳戎语气抑扬顿挫,朗诵的语调把握的很好:

  “……子曰:君出鲁之四门,以望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

  “且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人群中有学识渊博的士子蓦然想起,这篇晦涩难懂的古言好像出自《荀子》中的某一篇,是讲至圣先师与鲁哀公的某次对话,十分冷门偏僻。

  当下的科举也不考,自然没人在意,不过太宗的言论事迹,广播更广,耳熏目染下,大伙全都知道,以为才是出处。

  全篇很长,欧阳戎一字不落的读下来,中途丝毫不停顿。

  他旁若无人般,读完最后一个字,转脸朝向全场,真诚问:

  “你们了解至圣先师的深层含义吗,你们只知道他的表面含义,但是清楚此言说出时的背景吗?

  “哀公时的春秋鲁国,与眼下的圣周相比如何?若是用今日越兄你们的标准,那哀公时的‘舟’早该荡然不存了,可是至圣先师当时是在推翻此舟吗?”

  全场鸦雀无声,欧阳戎随手指了指伸手的泥塑雕像,笑着问:“他终其一生在奔波的是何事,你们清楚吗?

  “现在一知半解的你们高举此言,妄图威胁……我在想,至圣先师若是知道了你们拿它这么用,该多么失望啊。

  “你们这批州学士子,明明有着那时候至圣先师都艳羡的通道与希望,却不知珍惜,还要不惜性命,玉石俱焚……”

  他顿了顿,又不厌其烦的将周、鲁对比了一番,先声夺人的质问: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话说的好吗,说的好,可一个人若是只有肤浅的理解,那么永远也不会知道,此句其实有多么沉重。

  “试问,若脚下这艘舟覆没,你们能否换上一艘更好的舟吗?若是行,请一定与我讲,而若是不行,为何要偏执的摧毁此舟?

  “且诸君别忘了,脚下此舟,某种意义上,正是你们所怀恋的太宗文皇帝栉风沐雨所造的,又殚精竭虑的维护,距今才过去多久啊。此前,那沸水一般的三百年鼎争,才承载起了这一艘新舟。

  “毁舟易,造舟难,补舟更难。

  “越子昂,这就是你的道理吗,只为了一时的快活,一时的壮哉,一时的大义,就置诸君性命与不顾,若是只会明辨是非,捶胸跺足。

  “那阁下也不过如此罢了。”

  “我……”越子昂顿时气短,脸青一块紫一块,被驳的哑口无言。

  欧阳戎摇摇头,不再看此人,见沉默的人群似无问提出,他转身准备离开。

  全场静悄悄的。

  士子们呆怔看着狐白裘青年缓步离去的修长背影……

  好兄弟们发言克制点,别把小戎送进去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top.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top.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